骨干教师是教师队伍中的精英,是推动学校发展的动力。怀柔六小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带头、辐射、激励作用,每周举办骨干教师微讲座。总结骨干经验,传播骨干声音,启迪教师智慧,促进教师成长。
(资料图)
本周举办微讲座的是教师于燕梅。
课堂中培养表达能力
提升学生数学素养
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指出:课程目标的确定,要立足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数学课程要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其中之一就是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数学为人们提供了一种描述与交流现实世界的表达方式。在义务教育阶段,通过经历用数学语言表达现实世界中的简单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的过程,学生初步感悟数学与现实世界的交流方式;能够有意识地运用数学语言表达现实生活与其他学科中事物的性质、关系和规律,并能解释表达的合理性;能够感悟数据的意义与价值,有意识地使用真实数据表达、解释与分析现实世界中的不确定现象;欣赏数学语言的简洁与优美,逐步养成用数学语言表达与交流的习惯,形成跨学科的应用意识与实践能力。
从标准中我们可以看出,让学生学会表达是立足核心素养发展,体现数学课程育人价值的重要途径,因此,在我们的课堂中,要重点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为提升学生数学素养助力。
一、创造氛围,让学生乐于表达
(一)创造轻松的氛围,敢说
小学生的心思大都比较细腻且敏感,在过于严肃的氛围中学习,学生处于被动地位,这样会限制他们的发言胆量,消磨他们的自信心,他们不敢说出自己的想法,生怕自己说错话被教师批评,被同学笑话,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将真情倾入课堂,将关爱注入学生心灵。教师上课应和颜悦色,使学生感到可亲、可敬。要把自己当作学生中的一员,与学生建立起平等、和谐、友好的关系。在课堂教学中尽量保持乐观、开朗的心情,具有和蔼可亲的教态,表达真诚友善的情感。教师对学生的语言表述应以肯定和赞扬为主,要运用表扬,激励等措施,激发学生进行数学表达的兴趣。教学中,教师须要面向全体,照顾差异,特别要注意激励学困生。对学生的独到见解,教师要热情表扬;对表达有困难的学生,教师则要有意识,有计划地帮助他们,要鼓励他们多发言,在课堂上学生回答问题难免出错,这时也要让同伴不嘲笑,不起哄,教师在肯定的基础上指出其不足,让他们放下心里负担,锻炼发言胆量,让他们也体会到成功,增强数学表达的自信心。
(二)让学生喜欢数学,想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喜欢数学,才能愿意表达,因此我们要想办法让学生喜欢我们的数学课堂。作为教师我们可以从以下两方面进行尝试:一是让学生喜欢老师本身,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个人魅力,如果孩子正好喜欢您,那绝对是一个好的开始,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喜欢这个人,自然对这个学科也会有兴趣,尤其是在低年级,学生对学科本身没有深刻的认识,这时我们就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优点,多鼓励多表扬,让学生对老师产生信任和依赖,从而喜欢数学,让我们更好的开展教学工作。二是学科本身的魅力。到了高年级以后学生的主观意识增强,会更加重视学科知识本身的作用,如果我们的数学教学能够教会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能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感受到数学的价值,从数学学习中获得学好数学的信心,我相信他们才会喜欢数学,才更想说出自己内心的想法。
二、指明方向,让学生有的表达
(一)给学生树立榜样,会说
小学生才入学,对于怎样在数学课上表达还没有一定的模式,因此我们在课堂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达。数学语言讲求准确严谨,表达要完整,要符合逻辑。所以教师应率先做到在正确理解数学有关知识的基础上,能用准确的数学语言表达出来,并适时地根据实际情况对学生适当地指导。做出必要的示范,让学生模仿,从而为学生的语言表达提供范例。长此训练,潜移默化,也有利于课堂良好语言氛围的形成。大到一道题的分析,解题思路的论述,要有理、有据、有序;小至一个词的使用,要精准正确。对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语言要清晰明确,不能似是而非,模棱两可,以免误导学生。
(三)分层提出要求,让每个人都有的说
学生到了高年级以后,部分学生由于知识难度的增加,自尊心的增强,更不愿意在课上发表自己的想法。尤其是不会的学生,因此我和学生们约定,每个人都应该有话说。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在拿到题目之后,可以分析题目中的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或者自己的疑问。中等的同学针对疑问进行解决,遇到困难时向同学或者老师求助,学习较好的同学解答同学们的疑问,并向其他同学提出新的问题,或者给有困难的同学讲解自己的思路,这样同学之间的交流就自然的展开了,每个人的发言机会也就多了。通过交流,锻炼了表达能力,把知识弄懂以后,就更愿意表达想法了。
三、教给方法,让学生学会表达
数学课堂上,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确保学生数学语言训练的顺利开展,必须重视数学语言积累,对于不同的教学内容,进行不同的训练。
(一)计算题,说清算理
课堂上学生常常觉得计算题知道结果就行了,除了结果不知道说什么,因此,出错的学生总是出错,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就要教会学生说清算理,说清自己是怎样计算的,帮有错的同学找一找,哪里出了问题。在计算的起始课,不仅要说清的算法和算理,而且要结合示意图进行对应说明,通过反复的训练,学生利用语言准确的表达自己的思想的同时,数学素养也得到了提升。
(二)问题解决,说清思路
学生获得数学信息,提出问题后,就要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要培养学生说清思路。简练的数学语言可以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应用题的内容,有利于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从而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在问题解决教学中,有部分学生能解决问题,但却不能说清“为什么”,因此,课上要给每个学生说自己思路的机会,可以采用多种形式的交流方式,坚持让学生用数学语言说清题意,表述数量关系、解题思路,按运算意义口述列式根据、解题程序和解题方法。长此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就会有显著进步。
实践证明,小学数学教学中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与训练可以有效促进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也可以促进学生探索创造能力的发展,更可以使教师的教学越来越轻松。小学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不容忽视。因此,课堂教学中要注意切实加强学生数学表达能力的培养与训练,从而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为学生用数学的语言表达世界奠定良好的基础。
END
图文:于燕梅
推荐人:王如清
编辑:钟艳丽
审核:张小东 孟洪东 阮京霞
X 关闭
X 关闭